36·

Informações:

Sinopsis

Episodios

  • 听亚马逊员工聊,亚马逊创新从何而来

    16/03/2018 Duración: 42min

    说实话,在几年前我当记者的时候,我并没有太多把“创新”和“亚马逊”联系在一起。提到创新,大家更多的是提 Google和苹果。事实上,在十年前,甚至有人会认为亚马逊根本不能和Google 苹果这样的创新科技公司并列。它是个电商公司,没错,但无论是从对员工的态度到市场策略都更加像是传统的零售商。例如它以节俭著称,绝对不会有Google那样奢侈的大厨和免费鲍鱼;以及它也从来不又Don't be evil这样的口号,反而是对供货商特别苛刻。但现在回头来看,在过去二十年内,这家公司非但是给出了一个个的创新,而且每个创新都震动了行业。亚马逊最早的在线图书颠覆了图书出版行业;之后的在线零售对整个零售行业的影响到现在还在;阅读硬件市场上原本烽烟四起,现在只有Kindle还活着;AWS掀起了云计算的革命,你可以说2010年前后无数的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能够兴起都有赖于AWS;Google和苹果搞了很久语音助手但都没受到消费者欢迎,反而是亚马逊低调推出的带 Alexa 语音助手的 Echo 受到了消费这青睐;借着 Alexa 的成功,Amazon 在2016年CES上大获成功,逼得之前不参加 CES 的 Google 不得不在2017年 CES 上现身;在扫荡了线下零售之后,Amazon 通过 Amazon Go这个无人零售店重新回到线下;所以,这样一家有着零售基因的西雅图公司,就是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不断创新,以至于让 Google 都不得不认真招架的呢?所以,这次节目,我请到了两位亚马逊的员工来聊这个话题。他们聊了非常多的细节和故事,很多信息都非常有价值。本期嘉宾费良宏,亚马逊 AWS Technical Evangelist (技术布道师)李轶,在亚马逊负责 AI programs。此前她是硅谷人工智能创业公司Orbeus的CEO,在被亚马逊收购之后加入了亚马逊。在这期节目中你能听到Amazon是如何在文化、机制、组织架构上来保证创新的;为什么 Two Pizza Team 这样的组织架构能带来团队自主性,并带来主人翁精神和创新精神;在员工提创新想法的时候,为什么要通过一页“PR稿”和六页“问答”来进行;这种方式和创新有什么关系;为什么说亚马逊创新其实是和它的基因,以及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。为什么说亚马逊的有一些创新无法复制;贝索斯本人在亚马逊的创新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;亚马逊是如何通过失败来实现创新的;

  • 那些由AI递来的药物

    16/03/2018 Duración: 19min

    其实在硅谷,几年前就有不少关于 AI 的会议,来讲 AI 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发展。在今年我再参加这些会议的时候,我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:将 AI 使用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公司越来越多,看这个方向的投资人也越来越多。这次的音频,讲的不过是这个趋势中的一小部分:如何将 AI 应用到药物发现中的。可能会有人说,AI 被应用到各个领域是一个趋势,所以被应用到药物发现中难倒不是应该的吗?但我觉得这个方向的独特在于,人类近现代药物发现的方法论和流程,都正在被颠覆。提及人物和机构Niven Narain,医疗公司Berg Health 的CEOVijia Pande,斯坦福教授,A16Z 投资合伙人Blake Borgeson,生物医学公司 Recursion Pharmaceutical 创始人王振义,学业学专家,瑞金医院终生教授,曾发现了反式视黄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效果23andMe,硅谷DNA测序公司

  • 关于教育创新,美国人在吵些什么

    16/03/2018 Duración: 18min

    这周我在美国奥斯汀的西南偏南上。前半周参加了西南偏南的教育峰会(SXSWedu),之后的两三天会参加科技峰会(SXSW Interactive)。在本期的节目中,你会听到这场会议上演讲嘉宾关于教育各种观点,看看关于教育创新,美国人在聊些什么,以及这对中国的教育者,教育创业者,家长和学生有什么借鉴。在这期节目中你能够听到在今年的 SXSWedu 现场,人们在讨论哪些教育议题,有哪些不同于以往的论述为何感觉教育创新的脚步正在放慢,遇到了什么问题除了越来越多地在课堂中使用科技产品以外,教育创新还意味着什么科技已深刻地改变了整个世界,这为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如果想直接跳到各个音频重点00分17秒 来自 SXSW 现场的故事:为什么非洲卡丁部落要拔掉小孩的牙齿,而这个故事和教育又有什么关系;3分29秒 为什么说一些科技教育创新言过其实?什么是更为根本的问题?5分38秒 教育创新难在哪里?7分12秒 技术之外的教育创新尝试之一:评分体系改革的尝试;10分09秒 技术之外的教育创新尝试之二:基于探究(Inquiry-based)的教学模式;12分53秒 卡耐基梅隆大学人工智能教授带来的一个例子:人工智能会如何改变世界,这为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;15分18秒 技术创新对教育创新哪方面意义重大:皮克斯高级科学家带来的皮克斯与可汗学院的例子;

  • 方法论:用来自硅谷的方法设计更好的人生

    16/03/2018 Duración: 16min

    节日快乐!不知大家在假期中都处于什么状态,但无论如何,都希望大家放松开心。在假期中,我们不说那些太烧脑的,而是来说一些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的:一种能好好设计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方法论。这个方法论来自于谁?这个方法论来自硅谷的 Dave Evans 和 Bill Burnett。Dave Evans, 硅谷连续创业者和设计师。他曾和乔布斯一起共事,后来又成为了艺电(Electrical Arts)的合伙创始人。Bill Burnett,曾在苹果工作7年,在斯坦福教书34年。而本篇的观点则来自于他们在斯坦福的的一门课:Designing Your Life(设计你的人生),基本上是将设计思维运用到解决生活问题中去。什么是设计思维硅谷设计师们提出的以人为本的一种思维方式,基本可以由下面几个单元组成同理心(Empathy):以使用者或者用户为中心,用各种方式去了解使用者,并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去想问题;定义问题和需求(Define):挖掘出使用者面对的真正问题和需求;创意(Ideate):针对定义的问题和需求给出足够多的解决方案;制作原型 (Prototype):给出能实现创意的简单模型;测试(Test):对模型进行测试,并让使用者对此做出反馈,一次重新定义需求或者改进解决办法。为什么设计思维可以运用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去?因为,创造和设计一个新产品和服务时,也会遇到不知往什么方向走的状况,和我们的人生差不多。如何用设计思维设计人生进行正确的提问,并对问题进行界定设计是行动导向的,我们用的方法就是要去看,哪些方面可以去行动。这意味着,如果你无法做什么事情来改变它,如果它是不可以执行的,那这就不是一个问题,这是一个环境。——Dave Evans对于你的人生究竟会如何,其实不止一个正确答案。现在很多人对待人生的问题在于,是提出的问题就错了。这个错误的问题是:我人生的唯一最好的选择是什么。——Dave Evans对人生进行设想,做三个五年期奇幻计划(3 five-year Odyssey Plans)第一种,是你现在做的事情,不管你的职业如何,你就接着干。第二种是,想想如果你失去了你所拥有的,你要怎么办。第三种,你的疯狂计划是什么,如果不需要担心钱的问题,也不怕别人的嘲笑,你会想要做什么?—— Bill Burnett对这些计划,进行prototype,并进行测试我们遇到过一些人,他们辞掉工作,去做一些别的事情,但发现根本行不通。其实他们应

  • 创业中的一百万种选择

    16/03/2018 Duración: 36min

    上周我在纽约,参加了智能手机创业公司一加在纽约布鲁克林的 OnePlus 5T 手机发布会。说实话,这是我第一次试图去理解这家创业公司。此前我既不是一加手机的用户,也并没有持续跟踪中国国内手机市场的变化。所以一加对于我而言,只是一个名字而已。对于一个不熟悉一加的人,要试图去理解一加,可以找到很多参照物。如果用手机厂商的维度,例如小米、华为、魅族或者锤子手机等等作为参照物,你会发现一加的出货量不大,但却也存活了下来,并赢得了口碑。如果用创业公司的维度来做为参照物,你会发现一加,作为一个2013年末才成立的公司,做了很多创业公司不可能做的事:例如,它也许会被称为不够专注,因为从第一部手机开始它就面向全球多个市场发售;但同时,它也没有试图不惜一切代价的来扩张自己的用户量,而这被创业公司看作为最重要的。所有这些,都可以看作为是这家公司创始人的选择。因为创始人在每个节点的选择不同,所以才会导致不同的公司气质不同,面向的用户不同,未来的成长也不同。所以这期的访谈节目,其实是一加创始人刘作虎谈自己如何做选择。当然你也会听到他在某些节点是如何发现自己做出了错误的选择,并去修正的。当然作为还在成长中的创业公司,它的选择还没结束。整个手机市场的出货量增长会在未来几年慢慢放缓,Google和苹果也都在试图争夺对下一代手机的定义,巨大的不确定性依然考验着一加这家创业公司的选择。访谈嘉宾刘作虎,一加科技创始人、CEO,前OPPO副总,OPPO蓝光缔造者。在这期节目中你能听到在创办初期,一加如何找寻自己的定位,并进行决策的;为什么一加选择了做一款小而美的产品;在2015年,一加做了哪些错误的决策,并如何做出调整;为什么一加现在决定不做线下市场;为什么从一开始,一加就决定面向海外市场;在设计外观方面,一加是如何做出决策的;一加如何看待 Google 和 Apple 的新产品,未来智能手机市场如何发展,以及相应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;

  • 这些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信息丨《硅谷早知道》第二季刊首语

    16/03/2018 Duración: 12min

    大家好,欢迎来到《硅谷早知道》第二季。我是您在硅谷的特派记者徐涛,很高兴能接着为您报道全球创新。我们团队的同学说,应该为第二季来个刊首语,或者至少说点什么。那我就聊聊,一些看起来只是和投资人、创业者有关的内容,为什么其实对更多人有价值。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,你们知道区块链和 ICO 是什么吗?如果知道,你们是不是已买了一些比特币、以太币了呢?很多人可能要嘲笑我了,因为这几个概念简直已经太火了,几乎人人皆知。那我再问一下,去年这会儿,大家对这些概念有什么印象?在《硅谷早知道》第一季刚开始,也就是去年3月,我访谈了硅谷区块链一位资深创业者 Tom Ding。当时我们聊了两个小时候的区块链,后来这期节目分成了上、中、下三集播放出来。当时在和Tom Ding的访谈中,我觉得受益匪浅,但之后和同事朋友讨论时,也会有人说,这个太难懂了吧,离普通人好遥远呀,等等。我当时也反思自己挑选的这个选题是否太生涩了,我是否只顾及了自己的好奇心,而没有去满足听众的需求。但到 2017 年夏天,事情开始变得不一样。我身边一些创业者朋友开始来找我聊区块链这个概念,也说要开始做 ICO。甚至我一个在地方法院工作的老同学也找到我,问我是不是能把那期区块链的节目发给他听一下,说是要仔细学习一下。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,整个夏天 ICO 概念都沸沸扬扬,以至于到 9 月,政府开始出台政策干预,比特币/以太币等都经历了一轮下跌。当时我又做了一期节目,采访的是人称“吓神”的林吓洪。我觉得他聊到的信息和判断都很中肯,并指出了技术趋势和风险。但在这之后,政府的政策并没让这个领域沉寂,更多人注意到了这个概念以及相关技术。越来越多人涌入这个领域,希望从中找到机会。这种狂热一直持续到现在。我提这个事,并不是想说《硅谷早知道》真的是比别人“知道的早”。我是觉得这个现象,回答了我长久以来顾虑的问题。这个问题是,我采访和报道的这些关于硅谷的前沿信息和洞见,受众只有投资人、创业者和少数精英吗?还是其实更多人可以从中受益?再这个问题分解成两个小问题:第一,大家和硅谷/创新离得真的很远吗?第二,如果离得不是很远,那又如何?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是,大家和硅谷离得真那么远吗?我想区块链事件的发生算是一个证明:从四月的少有人知晓,到现在的轰轰烈烈,也就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。之前有种说法,说硅谷和国内的技术大概有3-5年的时间差,但现在这种说法肯定是不成立的了。如果去看别的技术,其实也一样。

página 6 de 6